9/1回家時,收到了一紙皺皺的完賽證書~
我選擇了非常靠近比賽場地的漾館住宿,
離新北投站步行兩分鐘就可以到達,
從這邊出發,往北投文物館的方向就能走到泉源路,走到頂端就是龍鳳谷遊客中心,而且旅館對面就是7-11
8/11的早上我剛下班(前一天是大夜班,8/10晚上十一點上班到早上九點左右)
收拾一下行李,約三四點到達台北,先去新北投站附近報到
報到的地標很妙,”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1號(時代理髮廳,新北投捷運站旁)”
我探頭進去那家有點年代的理髮廳
(猜想著是不是會有甚麼高人隱居在這看似平凡的理髮廳中)
…原來報到的地方是在對面的路邊
洗了個澡,吃了7-11的焗烤麵, 還順便買了隔天的早餐(一小塊麵包?有點忘了)
早早就上床睡了
![]() |
紀念服/標示寄物包包用的號碼牌/晶片/送的補給品 |
![]() |
別在身上的號碼布 |
![]() |
我的全身行頭 |
![]() |
我住的單人房 |
![]() |
無福消受的溫泉浴缸 |
其實那天晚上睡得很不安穩(大夜班作息很亂)
雖然九點就爬上床睡覺,但睡睡醒醒地, 醒來了很多次(還怕自己睡過頭…)
大約四點半就吃了早餐(因為七點開始跑): 一條香蕉,一塊麵包(?), 半杯咖啡
還有一顆B群補給品(?)
大約六點多出門(然後越走越發現有點來不及)
在大概六點四十五的時候完成寄物,然後一個人默默的拉了一下筋, 上了一下廁所,
就跟著一大群人走往(其實是被擠往…)起跑線了
ps.在寄物處才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路跑協會”的紅色衣物保管包! 這個包包前方有一個格子可以放號碼牌~但我並沒有這個包包~索性讓工作人員直接拿馬克筆把我的號碼寫在我自備的粉紅點點包上面XD
參加路跑比賽跟聽演唱會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要碰到一樣是在跑步的人
到了會場發現每個人的衣著打扮身材年紀都不一樣,著實新奇~~
很多人都是有參加一些地方性的路跑團體然後結伴來的(會場有許多攤位/棚子還有旗子/制服)
偶爾碰到一些打扮奇異的人(e.g.把兩個乳頭挖空露出的阿伯?! 帶著香蕉帽跑步的男子?!)
我身上好像只有攜帶一包能量膠、一包面紙以及一顆手機電池
能量膠是10km時要服用的, 面紙是以防要上廁所的(但後來聽說流動公廁中有),手機電池是為了聽音樂而帶的(我全程把手機拿在手上)
我實在不想再額外配戴腰包, 於是能量包跟面紙我是直接塞在上衣的縫隙裡面XD 身上緊身褲的小口袋只有放一顆手機電池
折返跑的好處是補給滿夠的~不到兩公里就能稍微喝一下水,
而且很容易預測這一趟還剩多久會變成輕鬆的下坡,
路程中也有設置可以讓人灑水降溫的水桶
大概一半左右的路段是會曝曬到陽光, 大概跑了兩趟之後就開始感受到陽光的威力了!
比賽的前一晚隨意想了一下我想要的配速,
然後還記在手機裡面哈哈
但因為是折返跑,距離實在很好計算,
開跑後就決定只計算跑每趟折返花去的時間
我把速度抓在一趟跑23幾分鐘左右~
實際上的確不算太快或是太慢
這六趟下來扣除休息補給的時間,印象中沒有一趟是超出27(?)分鐘的
前四趟其實都還保持著不錯的整體狀況,
精神上算是輕鬆,關節與肌肉也不太僵硬
上坡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再轉一兩個彎就到頂端的折返點了
最後兩趟是比較”ㄍㄧㄥ”的~
上坡時大概有一半的路程是跑跑走走的
雖然上坡跑得很慢,但也盡量用緩慢的穩定速度一步一步的爬坡
(有點像是騎變速腳踏車上坡時用很大的齒輪在慢慢一格一格轉動的感覺..)
一方面因為不管怎樣還是會用走的快(如果有辦法維持放鬆以及穩定的速度的話) 一方面是覺得轉成走路以後,要再開始跑的時候….都會有種”啊怎麼還沒有撐完”的絕望感啊哈哈
(現在寫起來很輕鬆,但跑到最後倒數兩趟時,突然被一種寂寞感層層籠罩!..有時難免會想放棄的!)
過程中我都想著兩句話:
“Know your every step” “笑著跑到最後”
一直要自己保持放鬆的笑容! 就這樣一邊聽音樂一邊跑!
跑回折返點後,很緊張的在電腦前排隊確認我是不是六趟都完跑了~
確認完後就鬆了一大口氣哈哈
(有人晶片感應好像有出問題..)
跑步完後的涼飲/點心最美味了!
在補給站又喝了幾碗仙草冰再去領紀念品與參加紀念品
能完跑就是最開心的事情了哈哈
嘀咕:下一場要去哪裡跑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