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na的雙踝:有很多身體細微的變化,是X光看不出來的,此時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會給我們很好的資訊。 |
前言
在2015年一月底的時候,下樓梯時踩空扭傷右腳踝。目前跑步時沒有很明顯的不適,不過七月初在北部一間物理治療所發現右踝在做某個方向的traction(牽引拉扯)的動作時,會有不正常的緊繃/疼痛,提醒我右踝應該還有潛藏的緊繃/沾黏/失衡需要調整。
上禮拜是第一次來學善就診,右踝緊繃的地方有被巧手調整回去(先鬆開再調整回去)。調整完以後,治療師建議我要趁那個空檔多做一些單腳平衡的練習(e.g. 單腳站立)。
活動度維持正常狀態
這禮拜再來給同一個治療師看一次,他還算滿意地(?)說我的關節目前看起來還可以,活動度還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不過右小腿下緣、右後大腿、右小腿後上側都還是偏緊,右側足弓內前側也比較緊。
其他:右側薦椎,右腓骨頭,右足弓
另外他覺得右側薦椎有點轉向奇怪的地方(我有點忘記是往哪個方向了:後外側?)
他讓我側躺,用徒手的方式調整薦椎方向:左側躺,左下肢腳伸直,右膝彎曲,右膝用類似PNF的方式往下用力抵住治療師的手然後再放鬆,在這同時?他調整我的右側薦椎。
右側fibular head (腓骨頭部)他說位置比較後面,應該是被右側緊繃的ITB拉走。
![]() |
跑步腳掌落地時,自然狀態是外側腳掌蹠部先落地,然後才是內側著地。 |
右邊足弓比較塌,他調整後比較回復。
跑步時,腳掌本來應該是外側先落地,然後再內側落地,不過我的右腳踝比較缺乏這個控制能力,所以這陣子我跑步的時候右側只有外側著地,沒有轉成內側著地的這個步驟。
![]() |
這位治療師給我建議的貼紮方法,目的是在右側足弓功能完全恢復之前給予支持。 |
他讓我在治療所裡面來回跑,觀察我的雙足落地的情形,也再次證實他的想法。
他給我一個小練習,建議我回去做:墊腳尖內八手撐牆站立1~2分鐘(以大拇指側的蹠部著地),訓練小腿內側肌肉的力量還有控制力。
這時有幾個發現:
- 我右腳很自然地會比較偏向用小拇指那一側的蹠部著地
- 調整到用右腳內側蹠部著地以後,會感到右側小腿較有感/有吃力的感覺(這時治療師已經直接觀察到了:”妳右側的力量比較弱“)
治療師建議我以這個方式協助啟動右小腿內側的肌群。
總結
之前幾個月已知我右側踝關節活動度應該會影響整個右下肢的動作(做蹲下的動作以及跑步著地的動作時,右膝容易內旋,也可能間接影響右臀右腰),不過沒有意識到落地時其實我的右踝沒有適當的內旋,以致有種”脛骨陷到右踝裡面“的感覺。持續的關注還有照料是必要的,即使這個發現是非常細微的事情。
利益揭露:本人與該物理治療所無商業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Seeing with New eyes 眼見不一定為憑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