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練習:髖高拉8kg*6 snatch, snatch 髖8kg*6*2 膝上8kg*6*2 完整 8kg*6*2 
BS 35kg*6 45kg*6, 頸後推15kg*6*2 BS 55kg*2*8, 頸後推15kg*6*8 單邊划船12.5kg*6*8,
雪橇20kg*10,單腳橋式10*2,核心抗旋轉分腿10*4
with vibram V-train
跑者應該做重量訓練,而且應該做大重量的重量訓練,這樣的觀念(應該?)已經慢慢有在跑者之間建立起來了:你的身體不會越跑越強壯,比較好的方式是,先有強壯的身體,再來跑步!
可是跑步課表跟重量訓練的課表要怎麼搭配?
做完重量訓練就沒力跑步怎麼辦XDXDXDXD
研究摸索後修正的原則:

>>不做到力竭

例如:本來可以做12下的重量,只做8-10下,可以做6下的重量,只做三四下,可以做到三下的重量,只做一下,以此類推。
原因:
  • 減少延遲性痠痛:如果都做到力竭,隔一兩天的痠痛會讓我無法繼續練跑XDXDXD  
  • 避免肌肥大:健美的練法是不一定要大重量,但要做到力竭。跑者希望不用長太大塊的肌肉,所以反過來做。 
  • 維持動作品質:專注把動作做好。


>>提升最大肌力


最大肌力是一種『永遠不嫌多』的東西,越大越好。原因一樣很簡單:當你落地的時候,如果肌力不足以支撐你落地的衝擊力,就會做出各種煞車的動作來讓你變慢,幫助分散那些衝擊力(例如:把小腿腳跟伸到身體前方煞車,彎腰肩膀前傾)

>>跳過專項轉換期

與其拿啞鈴槓鈴做後腳抬高蹲做半個小時,不如直接練跑。理由是考慮動作專項性:還是需要實際在路上跑,那個動作模式才是真正的跑步,而且全馬需要三到五小時不等的時間跑完,半小時一小時很難模擬。
至於練什麼動作?其實全身都要XD 只是(我目前)選擇深蹲硬舉來推最大肌力,其他各方向的上肢還有核心也要均衡。
壓大重量的好處是,壓完當天或隔天,跑起來會更輕巧,而且不太會疲累。那種疲累是“神經性”的疲累(練的是肌肉徵召的能力),但不會太『痠』。

小重量高次數尤其到力竭的練習後,隔天甚至一兩天會持續痠痛,甚至很難跑得動。

壓較大重量的那天(例如:3-5RM以內),也滿適合跑R的(短程衝刺)。原因:
   1. 能量系統相同(都是磷酸根系統)
   2. 因為經過神經的刺激,那天跑起來會比較輕鬆。
附上與朋友的討論:

“我上一次的週期性課表把跑步的進展期和巔峰期排在和最大肌力(5RM)期同樣時間,遇到的狀況就是最大肌力持續提升,但是跑步的T和I配速因為痠痛跑不動…每個星期的2次質量課表就會有一次跑不好,覺得很可惜…我在想是不是在跑步的基礎期先把最大肌力提升會比較適當…不過要等下一次的課表才能試驗了!”


Mona: 是的,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吃不下,就維持之前建立起來的肌力就好。重量還是可以一個禮拜兩次,但次數不多

“那妳的爆發力練習是在哪個時期加入?”

Mona: 如果你最大肌力很強,可以試著隨著接近賽期,過渡到連續爆發力。不過一樣,最大肌力提升,什麼都會變好。甚至更極端(?)一點的看法是,背蹲兩倍體重再來談其他東西。
Mona: 總之重訓跟長跑課表之間需要一個平衡:跑太少還是不行的(就是在說我)。如果你吃不下,就“只”顧最大肌力,我覺得是很合理的。
有趣的是,有次看到山姆伯伯很久前有分享一篇文章,原則跟這些原則非常類似!!不過熊熊找不到,先附上“跑者,該舉大重量嗎?”這篇…

其他相關文章:

跑者該舉大重量嗎?
http://www.unclesam.cc/blog/should-distance-runners-lift-heavy/

身體並不會愈跑愈強!馬拉松想進步,你一定要做肌力訓練的七大理由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854

跑步,不需要害怕會『掉肌肉』!
http://paradoxcyt.blogspot.tw/2016/05/wiki-aerobic-exercise-1.html

我的粉絲頁面:Mona’s Running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