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這麼多『自覺強度』,自覺強度到底是啥?
我們的知覺 (perception)是特定腦部活動模式的結果。『疼痛』還有『飢餓』的知覺已經被廣泛地研究,但(根據這篇文章)心理學還有運動生理學,對於『自覺強度』的感知,直到Marcora前,沒有人有認真研究過。
Marcora的碩士還有博士班沒有提供這方面的知識,所以他自己去補強了跟神經心理學相關的學習資源,甚至請了六個月假,去他學校的心理系進修。Marcora仍然未能完全說明自覺強度的本質,但有辦法描述大致上的本質了。
自覺強度跟大腦動作中樞的活動量有關
大腦的運動中樞發出訊號後,會讓肌肉收縮。發出的訊號越強,肌肉收縮地越大力,自覺強度越強。
但在這之前,大腦的另外一個區域 ACC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要命令運動中樞去收縮肌肉。
ACC是大腦做出有意識決定的區域(目前已知在過動症的人,ACC較不活躍)。Marcora相信自覺強度不只是跟運動中樞的活性強度有關,也跟ACC的活性強度與時間有關。
Marcora最有名的研究證明了這個模型最終有可能會以大大地改變現有的看法。(刊登在紐約時報上)
認知功能是會影響耐力運動表現的!
這個實驗找了十六個人踩室內腳踏車,強度是80%踩到力竭。
分成兩種情境來測:
- 一個情境是看九十分鐘情感中性的紀錄片(emotionally neutral)
- 另一個情境則是玩九十分鐘很耗腦力(認知功能)的電動遊戲。
結果:先玩九十分鐘燒腦遊戲的那次,運動表現下降了15%!
Marcora 表示,這個研究證實了耐力運動表現是很需要認知功能的,否則認知功能的疲勞不會影響運動表現。
腦力工作不會造成身體的疲勞,只會造成大腦的疲勞,特別是ACC
重點:這個研究顯示大腦對『感知到的運動強度』施以『認知』控制的能力,是耐力運動表現的主要限制因子。
(翻成白話文:你的認知能力越強,照理說你的耐力運動表現會越好!)
如果這是真的,『加強認知控制功能』必定會是提升耐力運動表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Marcora實際上認為,訓練對於肌肉疲勞的效果是運動表現提升最不重要的機制。Marcora認為最重要的機制是運動訓練引發大腦適應,讓你感受到的費力程度下降。這是臆測,但Marcor正設計實驗中。
已經有Marcora的研究以外的證據顯示他的方向是對的。例如,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增進老年人的認知控制。重點:有氧運動不會增加所有大腦功能,而是只有提升認知控制能力,甚至會讓ACC 長得更大。
把這個觀點應用在提升運動表現上,就有了幾個切入點。下篇文章就來談這個。
我的臉書粉絲團:Mona’s Running Lab
註:這篇文章其實還有一個賣點。
照理來說,心理因素可能會影響生理功能,例如心智疲勞時,也許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影響心血管功能,進而影響運動表現。
這個研究的結果顯示:心智疲勞的那組,心跳沒有比較高,反而是控制組的心跳比較高!
因為心智疲勞對心輸出量沒有影響,不意外的是,結果是:心智疲勞沒有影響最大攝氧量,每分鐘通氣量,以及乳酸值。
換句話說:這個實驗想要強調的是,心智疲勞導致的運動表現下降,不是因為心血管功能或是乳酸等等生理數值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