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指數化投資,是非常近期的事情。應該說,一直到最近,才開始比較有概念,真正開始行動(用跑步來比喻的話,就是一直很想跑全馬,但觀望了很久才報了第一場比賽)。

    推動指數化投資的綠角,是知名的部落客,開設資產配置課程,同時也有跑馬拉松。他長期在他的網站/粉絲頁分享各種閱讀心得,其中不少文章也與跑步/運動有關。最近他分享了一篇文章,談到「跑步」與「投資」這兩件事情的相似處,非常有意思。(綠角財經筆記:跑步與投資的相同之處 https://ppt.cc/f9AE3x)

    綠角的文章是從跑步出發,回去思考、重申「投資」的關鍵原則;我則是想從投資出發,回去思考「跑步」這件事情
 
    指數化投資,尤其是「被動投資」的中心原則非常簡單,簡單到不可思議:買進特定條件的組合並「長期」持有。沒了。
 
    相對於被動投資的「主動投資」,作風非常不同,需要細心研究各種基本面、技術面,密切注意市場以及社會上的風吹草動,隨時準備(用各種學派的方式),殺進殺出市場。
 
    我大半輩子對於「投資者」的印象,其實都是來自於「主動投資」派。但現在我了解到幾件事情:

1.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市場走向
2.造成嚴重虧損的最大原因是頻繁進出市場
3.長期來說,沒有人(幾乎等於零)可以打敗大盤
 
    人類的天性,會被「主動投資」吸引過去。首先,是希望自己也能獲得高額的報酬(殊不知:人會報喜不報憂。你不會聽到有人突然不堪虧損甚至再也無法翻身的消息)。再來就是,主動投資「很好玩」:有各種的法寶可以玩耍、體驗,各家學派神秘兮兮地跟你分享他們的致勝秘訣。一般人都會需要新穎的事物來保持動力,需要很「酷」的東西來吸走自己的目光。主動投資的世界裡面,也許真的有幾個亮眼的人。但歷史證明,那些少數的成功者,其實靠的真的是「運氣」,做不到長期的成績。
 
    這跟跑步有甚麼相似處呢?
 
    跑者同樣地會被各種新潮的東西吸走目光。大部分的人,因為太想要勝利/進步,所以忙東忙西。可是,很多東西,其實不會真的有幫助。大家不免俗地,只要某樣東西對於對於少數人好像有用(即使那少數人成功/進步的原因,可能跟那件東西根本無關),大家就會想要嘗試看看。
 
    甚麼是真的?「真的」的事情很少:困難的是,能夠持續堅持下去,那件看似不好玩的事情。
 
    買進特定條件的組合並「長期」持有,其實不符合人的天性:在下跌時,忍不住想要脫手;在上漲時,覺得/堅信/希望繼續上漲,所以繼續買。把那些不真的對所有人有效的玩意挑出來後,剩下的,真的不多。真的不多,所以就「不好玩」。需要的,其實是違反人類天性地,把看似很無聊的那一兩件小事,「持續」、「長期」做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