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創意
人人都會需要創意,因為人需要具備應對變化的能力:面對競爭,需要具有新意的作為;面對停滯,需要找尋新的出路;面對挑戰,需要尋求突破。
但創意怎麼來?有了創意後,要怎麼讓你的創意發揮影響力?過程中需要具備怎樣的思維、心態?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但常常會讓思緒飄到某件你正在做或是你想要做的事情上面,因為你發現書中故事提點的要領,正好可以為你所用!
關於創意的迷思
「創意」讓人覺得很難教、很難學,覺得「難以捉摸」,是因為我們對於創意有不少迷思。
如果要你用一個圖像來代表「創意」,大概十個有九個人都會選擇「燈泡」的圖樣——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創意」是一種「點子」,而「點子」是:突然想到的、憑空出現的、需要天分的、甚至是無法努力的。
但作者破解這些迷思:我們常覺得「創意」等於「靈光乍現」,但創意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更重要的是,創意的產生,不僅不用、也不能貪快,還需要累積長期的努力!
創意的工具箱
創意的發想,需要突破人類思考的框架。如果要突破思考的框架,就要先知道思考的框架有哪些!知道思考的框架有哪些之後,就像手上有了張地圖:想要找到沒有人走的路,至少要先知道大家都會往哪裡走!
最基本的概念是:天生的直覺(?)加上後天所受的教育,會讓我們習慣以「直線」、「聚斂」的方式思考,貪圖得到看似最快速、最簡單的解答。我們善於排除所有其他可能,用清晰的標準答案來得到安全感。
要怎樣能有「新」意呢?最最基本的就是以「立體」、「擴散」的方式,跳脫原本單一的方向,發想出各種解法!
怎樣找出最棒的飛行員呢?只能背出作戰手冊上標準答案的飛行員,下場是直接落入敵軍的圈套(敵軍當然也知道作戰手冊叫你在高射炮打上來的時候把飛機拉高)。怎樣的飛行員可以活下來?想出越多方法應對的飛行員,越能活下來。丟掉第一個「標準答案」後,你還能聯想出多少的解答與可能性?這是創造力的來源,也可以預測創意的成果!
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最受用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連接/拆開/系統」,一個是「借/轉」。
把現存的元素加以組合、連接,帶來新意、便利性、對比性,就能讓人眼睛一亮,甚至改變社會、開發市場。
附上橡皮擦的鉛筆取得巨額專利,麵包夾熱狗成為國民美食,聆聽老人絮絮叨叨重提當年勇的幼童,語言發展與情緒控管能力超乎常人,有聽眾的老人也得到心理健康與無價的陪伴。這些都是組合、連接的威力。
帶小孩逛超市的父母最喜歡甚麼東西?推車前方連接兒童玩具車的推車!一台推車可以同時裝購買的物品以及小孩,還順便溜小孩,大人一次解決購物與讓小孩開心的需求!
大家只會記得「第一」,但你找不到「最新」、「第一」的時候,該怎麼辦?層層分割、拆開,總會找到你自己的利基。
最近對水彩畫很有興趣,想找線上課程來上,各種課程與平台琳瑯滿目,完全不知從何選起,但也因此觀察到許多開課內容與藝術家/老師的創作路線。我發現對於超級新手而言,專門教你畫某一項物品的課程其實很吸引人!當一整個頁面,二十門課的標題都是「水彩入門」時,第一個教你畫「食物」的那門課就顯得比較突出。如果你是開課的老師,還可以怎麼分割、拆開?是的,你還可以專門教人怎麼畫蛋糕,怎麼畫「一份義大利早餐」,怎麼畫食譜!已經很多人都在教怎麼畫水彩花卉,你可以怎麼教?你可以用一門課,專人教人畫出玫瑰花!也可以專教畫罌粟花!當大家都在討論色彩理論時,你可以怎麼教?如果有一堂課,專門討論怎麼調出各種你想要的藍色,還有評比市面上所有買得到的藍色系顏料,我會馬上報名!
把單一的創意、結構,組成系統,「會產生巨大威力」,而且可以持續累積。我覺得最淺顯的例子,其實就是圖像設計/構圖:把幾個元素放在一起,有系統性地組合,「幾乎都會滿好看的」!但重點就是需要有系統性:同一種元素之間,要能看得出是同一種元素(這就會考驗藝術家的手感:至少顏色、筆觸、線條不能太不一致);不同的元素之間,要能以具某種系統的規律去組合在一起。
把其他領域的東西,「借」來自己的領域用,把原本的功能、特性,「轉」到不同的事物上面應用,就能有新意。很久前上一門跟品牌建立有關的課程時,老師就有提點到: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角色原型之後,再來其實可以用「抄」的。如果要抄,不要抄同行的,而是去抄同樣角色原型但不同領域、產品的品牌元素!從配色、造型、氛圍都可以抄,但重點是從完全不同的領域抄,最為巧妙,而且免去「抄襲」的疑慮!
我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常發揮「借/轉」思維的,應該是育兒的部分了!二歲的孩子,俗稱”terrible two”,他們開始越來越有主見,稍微會表達,可是又無法說得明白,在育兒論壇常常看到父母因為孩子感到挫折,以亂發脾氣的方式跟大人僵持不下。我目前為止很少讓孩子有機會跟我僵持不下,仔細思考,其實我也應用了很多「借/轉」的思維。
舉例來說,寶寶最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是拿她的牙刷自己刷牙!如果妳只是要她把牙刷放下,即使已經要出門或是該上床睡覺了,她也不會願意放下的(而且大人越是要寶寶幹嘛,他們會越想要「唱反調」,聽說這是正常的過程!)。這時我不會跟她生氣,也不會吆喝她,更不會用蠻力一把搶過來,我會給她說一個極短篇的故事,跟她說:「齒抿仔愛睏!伊欲歇睏啊!(搭配手勢)」。寶寶了解甚麼是想睡覺、休息,所以把這個概念「借」來用。她秒懂以後,把牙刷平和地放回杯子中,大人也不用跟孩子僵持不下,還可以在說故事的時候增進孩子的語言能力,一舉數得!
有了創意還不夠:機運、傳播、實踐,缺一不可
有了想法還不夠!即使有好的想法,如果沒有適合的大環境,也無法實踐。
貨櫃發明人三年就瀕臨破產,到了美國投入越戰,才正式展開貨櫃的時代,大幅提升運輸的效率、安全性,且讓裝卸費下降四十倍!
S型水管解決沖水馬桶的臭味問題,但當時完全沒有市場,因為「有錢的人不需要,需要的人沒有錢」!一直到傳染病肆虐,完整的下水道系統設計出來,且國會剛好在臭味熏天的泰晤士河畔,才真正讓沖水馬桶普及。
一面看似鏡子的大平板,但加上了阻力繩與虛擬教練,讓你在家也能複製健身房的體驗。在COVID-19疫情籠罩全球之前,這樣的產品可能賣不出去。這一兩年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且染疫的疑慮仍揮之不去;這樣的時代,也許就是此類產品發光的時機!
至於創意的傳播,書中也有不少精彩的原則,例如情感三大載具(圖像、音樂、故事)、怎麼說故事、聚焦法則、美感、人的行為是出自「反應」等等,在此暫不贅述。
關於創意的實踐,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孩子的方式,「用行動來思考」,以及「做困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不要以為有「完美」的計畫,應該要先做出來,然後再調整,這樣才會有時間去改進。看似簡單的事情,路上太多人,顯得路面擁擠;困難的路很少人會跟上來,反而容易成功。
截至目前為止,這是第二十次參加楊醫師讀書心得徵文,就因為我一開始時抱持了這兩種類似的心態:1.先寫了再說,即使不完美,也是屬於我自己寫出來的東西 2.二十個月前的徵文主題是「每個人的商學院」這一套共八本的書,我那時猜想,許多人看到這麼一大套書,應該就會「怯戰」,那我反而比較有機會得獎!
結語:讓自己換個腦袋
這本書用很輕鬆的文字,給你一個工具箱,讓你可以把創意思維靈活地應用在生活中的許多層面(又或者說,這本書本來就鼓勵你用在生活很多不同面向)。如果你正苦惱著「想不出新點子」,不妨試著翻開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