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九十八歲的蒙格說故事
蒙格是華倫 · 巴菲特長年來的合夥人。《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年至2022年的股東會談話。在股東會中,蒙格會先發表一段演講跟聲明,接著是回答股東現場的提問。在這些提問中,股東問的問題包羅萬象,從投資、商業局勢、社會、政治到人生哲學,蒙格都一一分享他的想法跟觀點。
蒙格在論述時,非常喜歡穿插各種小故事。聽眾能更容易理解,也讓人覺得平易近人、不時會心一笑。
務實、踏實、耐心、努力生活、理性
蒙格的人生風格,基本上可以用這五個詞總結:務實、踏實、耐心、努力生活、理性。
整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舒服」。
現代社會太多外在刺激,多到讓多巴胺系統疲乏,讓我們陷入不斷追求刺激、回饋、愉悅的無限循環,讓我們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心浮氣躁,虛耗時光。蒙格的世界,則是把這些浮躁氣息,滴水不露地隔絕在外。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奇蹟,沒有一蹴可及,沒有捷徑,沒有眼高手低,沒有投機。他用一輩子奉行這些原則,應用在他的投資事業,同時也是他的人生哲學。
蒙格在股東會談話時說明為何李祿是極為出色的投資人:「..聰明..勤奮…耐心等待…機會出現時果決行動…客觀….遭遇逆境也不會有太大情緒波動 」。他眼中的李祿因為同時擁有這些特質所以傑出,其實這些特質就是蒙格自己奉行的行事準則!
耐心等待機會,但機會出現時就要果斷抓住
他的投資哲學,同時也是他的工作內容:花很多時間做思考,然後做出極少的幾個決定。「如果股票夠好,三隻就夠了」。他花大量的時間在思考,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都更進步一些,所以得以在難得的機會出現時,好好地抓住。
這種果決,不是莽夫逞一時之勇,不是因為喜歡冒險、喜歡腎上腺素分泌的快感而下賭注,是因為有能力看清局勢,做出的關鍵決策。要走蒙格的路線,不只要有耐心,而且要持續累積自身能力。
降低期望
他不只一次提過「降低期望」這件事情。人生要能感到快樂?「把自己的預期降低,為了自己小小的願望而努力,你會過得更幸福」。如何找人生伴侶?「…一定要找一個對你期望值比較低的人」!
與其說是「降低期望」,其實更像是抱著「合理的期望」。與其想著訓練兩週就能完成一場馬拉松,不如先設定「跑完3公里」,專注地完成第一個3公里,在完成時給自己一個小小的鼓勵。與其找一個對妳挑三揀四的對象,不如找一個妳隨便做一件小事,都能讓對方驚喜感激到不能自己的人。
走正道,那裡人比較少
蒙格對於「賺錢」這件事情,帶著很堅定純正的道德感。講到現在很多人利用電腦演算法做短線交易:「這種事對文明的發展沒甚麼貢獻」;關於比特幣,「純粹是反社會的東西」;他說醫師是延遲滿足的經典代表:「醫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與交易員相比,我更敬佩醫師」;他批評威朗公司造假:「雖然是資本主義制度,但賺錢也得有個限度」。
蒙格把事業是否能對文明、社會、經濟做出實質貢獻視為選擇事業的重要指標。我讀到這些地方的時候,不免有些困惑:他所說的這些道德分界,是否真的存在絕對的標準呢?如果要以他的角度來看,這世界上有多少人真的能符合他「取財有道」的準則呢?
我後來的想法是:堂堂正正地做事,不賺投機的小錢,為社會做出實質有產值的事情,其實不真的是為了符合某個外在的道德標準。秉持著這樣的想法行事,其實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走正道,長久下來,能帶自己平靜的心境,而這就是是蒙格給我最大的啟發:平靜,其實代表的是真正的快樂。
當一個人用投機的方法賺了錢,不管程度大小,不管是否有超出某個「道德」界線,只要踏出去了,就會越陷越深,越來越腐敗。這種腐敗,連帶影響自己的價值觀,甚至可能對生活層面帶來傷害。
保持理性,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努力生活,擁有成功的人生
蒙格認為保持理性,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裡,不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講到「延遲滿足」時,他有一個關鍵字讓我玩味不已:「誠實正直…認真學習…延遲滿足…..結果或許無法盡如人意,但你一定會擁有成功的人生」。
他心中的「成功人生」,指的是甚麼呢?你可以看出來,這不是在講外在成就,不是在講賺了多少錢,不是只投資成效打敗了誰誰誰。「成功的人生」,是對自己無愧,是在過程中踏實累積實力,是不好高騖遠,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在自己的領域持續前進。這是面對人生不確定性的唯一解藥,只有從這種對於未來的恐懼以及孤注一擲是放出來,才能真正擁有,連自己都能心滿意足的「成功人生」!
思考:蒙格之道,永不過時?適用所有人?
對於某些事情,蒙格說自己絕對是對的。但提到投資路線,他也說不適用於所有人。講到產業的變遷,他也指出物換星移,條件已經改變。蒙格對於自己不擅長的東西直接不去碰,是否會讓蒙格的思考不夠全面?這些都是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值得反思看看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