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賭盤》,是驚心動魄的時代劇:從政治迫害的貧苦困頓,到成為暴發戶的一擲千金;帶讀者一窺官太太如何在檯面下運作政治商業利益的交換,看既得利益者如何處心積慮穩固自己在食物鏈中的地位。裡面有中西方的劇烈衝擊:價值觀的差異,讓不同人對於「正常行為」的期望天差地遠,讓在固有生態系中呼風喚雨慣了的「狠角色」,在跟外界世界接觸時,碰了一鼻子灰。
中v.s.西的比較與交集
段偉紅跟沈棟,他們價值觀、成行事所遵照的準則、在特殊時代背景與時代變遷時取得的特殊利基,以及伴隨而來的巨大商業成功與悲劇,都與他們各自代表的中國/西方世界緊密相關,也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
段偉紅篤信「關係」的重要性,雖然誓不從政,但因為她深諳具有中國特色的權力遊戲規則,她一介女子如魚得水地遊走於官太太與各式交際應酬場合,比一般政治家與政府官員更貼近權力核心。她揭開中國的紅色面紗,鑽進這個神秘世界,成為層層面紗下的狠角色,而且她將這層層面紗當成她的保護傘:別人越進不來,她就越有優勢,也越有安全感。
沈棟在這段關係中,可以看成是西方世界的隱喻/代表:他看出在中國共產黨體制下,「長期投資」只會帶來不安全感,與黨的牽連越多,你就有越多東西可以瞬間被奪走。他有靠實力打造企業的能力與願景,也因此終究與段偉紅產生衝突,分道揚鑣。
他跟段偉紅的結合,一中一西,在中國經濟起飛、西方世界也急於探索中國經濟潛力的年代,成為中國共產黨與西方資本民主社會的特殊橋梁。透過段偉紅,可以深入中國政治圈權力核心,透過沈棟,可以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民主社會接軌。他們見多識廣,立志以民間企業家的角色,將自身才華與能力,投身於經濟活動。他們真心認為,為中國打造與世界接軌商業帝國/商業建設,就是在貢獻黨國。中國好奇西方世界的先進,西方世界也好奇中國的神祕運作。他們帶中國官員遊覽西方美景,送他們從美國歐洲帶精心挑選過的禮物,作為進一步鞏固「關係」的手腕之一。段偉紅與沈棟馳騁商場與政治圈,賺進驚人財富,也為中國打造商業成就、硬體軟體設施。
中v.s.西的摩擦與破裂
段偉紅跟沈棟本來能互相合作,在他們的商業版圖中,彼此需要,彼此互補。但隨著政局環境的改變,以及因為他們各自往各自的方向發展個人的「能力」(段偉紅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是經營各種「關係」,沈棟追求的是獨立於黨政勢力,以企業經營能力以及海外資金來打造商業成就),出現越來越多的摩擦,最後離婚收場。
更精心動魄的轉折是:揹黑鍋,以及「被消失」。段偉紅精心經營的「關係」,讓她享盡榮華富貴,也因為與政治權力核心親密,實質上享用莫大的「權力」。但從幫政治權貴揹黑鍋,到不分由說地從自己工作的豪華商業大樓被抓走,硬生生地與外界失去聯絡,也只是瞬間的事情而已。
這種中國/西方世界中的人際互動模式,也許可以比喻成「蜘蛛網」與「積木」。
段偉紅全心投入的「關係」,就像是蜘蛛網:層層交織,密不可分。外人難進入,而身在其中的人也難以脫身。段偉紅的「能力」,在中國的社會中有獨到的優勢,同時也成為了詛咒。當她被要求幫權貴揹黑鍋,她沒有斷尾求生,也許是因為離開這張網,她甚麼也不是。
沈棟受西方教育薰陶,他能理解比較像是積木般的「西方」人際關係:沒有那麼黏膩,甚至乍看有點沒「人情味」,看重專業、事實,而非以規則模糊曖昧不明的「家族」來決定對錯生死。這種像是積木般的人際關係,在需要時可以有明確的規則,彼此組合,堆疊出精彩作品;當這塊積木有其他功用時,也可以有明確規則,完成任務,無須擔心被「潛規則」消聲滅跡。
在段偉紅的眼中,「不需要靠關係」的世界,意味著她不存在任何價值。碰到有自信心當一塊積木的沈棟,她對他生出深深的敵意:也許是因為她已經陷得太深,她投入了太多沉沒成本;也許她其實也想當一塊頂天立地的積木,而不是層層蜘蛛網裡面,看不清楚形狀的,也看不到自己頭尾的一縷細絲。